临清时尚服装店,临清时尚服装店地址
2019年12月,Enhertu已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此前接受过2种及以上抗HER2药物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参考资料:信达生物官方微信。在2019年举行的第61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上,驯鹿医疗报告了BCMA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一项临床研究数据,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应答持久性。
对于治疗有效的大多数初治患者,在经过疾病稳定期后也会不可避免的进入复发、难治阶段。因此,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仍存在未满足的需求。2月23日,信达生物与驯鹿医疗共同宣布,双方合作开发的全人源BCMA嵌合抗原受体自体T细胞(BCMA CAR-T)注射液通过公示期,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拟定适应症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还包括4名先前已接受过鼠源抗BCMA CAR-T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他们的整体表现表明CT103A还可为鼠源性CAR-T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提供有效治疗的选择。BCMA CAR-T是一种针对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细胞疗法,以慢病毒为基因载体转染自体T细胞,CAR包含全人源scFv、CD8a 铰链和跨膜、4-1BB共刺激和CD3ζ激活结构域。
此次BCMA CAR-T获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是基于该产品正在中国进行的治疗R/R MM 的1/2期研究(ChiCTR1800018137)中观察到的结果。此次BCMA CAR-T注射液被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无疑将加速该药物在中国的研发和审批速度,助推其早日上市,惠及更多患者。金句摘录:·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医保集采,相当于是对蛋糕进行重新分配,以鼓励创新,也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
第二,供应链、产业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愈发重要。《财经》新媒体:如今,诺诚健华研发的奥布替尼已经获批上市了,这个药未来是否有可能进医保?抗癌药是如何定价的?崔霁松:事实上,2020年人们更多的关注点在于PD-1抑制剂进医保,对于其他抗癌药物进医保后的价钱,医保局依然考虑了对创新企业的支持。新药研发有风险,特别是first in class,风险非常高,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新药研发,九死一生?《财经》新媒体:为什么国内外创新药研发如此缓慢?它的研发过程需要哪些步骤?需要企业投入多少资金?崔霁松:一款创新药,平均研发时间是12年-15年,平均资金投入是15亿-20亿元人民币。
我们用5年时间把奥布替尼做出来,是因为我们坚信BTK是一个很好的靶点,同时我们选了一个很好的化合物,而后在临床阶段全力推进。我们知道BTK对自身免疫性疾病非常重要,但在临床上,它证明了单一靶点的药效很好。
在医疗健康领域,我们将更多关注创新药,尤其是能够跟国际一流水平比肩的创新、创业项目。《财经》新媒体:奥布替尼也是一款创新药,它的研发过程是怎样的?崔霁松:BTK抑制剂在B细胞淋巴瘤中起很大作用,它能够抑制B细胞增殖与分化,进而抑制肿瘤,这个概念我们是明确的。放眼更为广阔的医疗板块,新的一年是否能延续去年的火热?王颖谈到,医药健康产业仍然会保持这一态势,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这将促进更多的投资机构、资金关注这一领域。对于B细胞淋巴瘤,BTK靶点的成药性已被证明,只要找到一个最优的化合物,就能研发出最好的药。
第二,创始人的开放性、国际化和包容性非常重要。诺诚健华由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和拥有20年新药开发及企业管理经验的崔霁松女士联合创建,专注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的一类新药研制。从投资的角度,我觉得我们要相信团队,要给予团队充分的信任和足够的耐心。我们上市的时候吸引了大量长线基金和机构投资者,香港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近300倍。
第三,团队执行力非常重要,现在对新药研发的速度要求是很快的,不管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要想抢占先机和市场份额,必须要有决断力和强大的执行力。另外,比如一些新的基因组学、单细胞组学技术,面对遗传性、传染性的疾病,能够高效的找到开发标的。
我国现在商业化医保越来越多,我想未来几年商保会成为国家医保下的重要补充,这对于创新药快速进入市场来说非常重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疫情却阻断了供应链上的一些环节,这让各个国家意识到工业回流的重要性。
《财经》新媒体:从一个投资人的角度看,投资机构更关注新药研发的哪些方面?王颖:新的技术层出不断地出现,他们也在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比如AI技术,这一技术的使用,对于靶点的寻找、化合物的筛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这个让全球各国头疼的狡猾病毒,却意外让生物医药逆势起飞。第一,在科学研发投入上,不同层级的政府,需要支持重大的科学研究课题,长期的研发投入,保证集聚全球范围内优秀的科学家,组成交叉学科融合的科研机制,这是人类攻克癌症疾病的核心。这一时期上市,诺诚建华能够享受疫情带来的市场红利十分有限,上市过程亦是百转千回。肿瘤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异性强、恶性程度高,针对恶性肿瘤用一款药后,它可能很快就会变异,所以治疗肿瘤需要各种各样的手段综合治疗。她提到,一般来说,一款创新药的平均研发时间是12年-15年,平均资金投入是15亿-20亿元人民币,周期长、耗资重的主要原因在于研发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失败,甚至上市后依然可能出现安全性问题。
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创造了一个成功的例子,但它并不代表每个创新药物都能在5年做出来石药集团再获一款生物1类新药独家授权 2021-03-11 11:37 · aday 石药集团的又一次大动作 本文转载自石药集团官微。
作为独家授权,津曼特生物同意向康诺亚生物支付人民币70,000,000元的首付款及根据该产品于该地区的开发进度支付人民币100,000,000元的开发里程碑付款。该产品通过与其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拟用于治疗中重度哮喘,COPD和特应性皮炎等适应症。
3月10日,石药集团(01093.HK)公告,集团全资附属公司上海津曼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津曼特生物)已与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下称康诺亚生物)订立协议,内容有关产品CM310(一种抗IL-4Rα的重组人源化单抗)在中重度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独家授权开发及商业化。CM310目前已经开展临床II期研究工作。
根据该协议,津曼特生物将获得康诺亚生物授出该产品的独家权利,以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下称该地区)进行该产品在该等适应症上的开发与商业化,并成为上市许可持有人(MAH)。津曼特生物同意根据该产品于该地区达成的销售额向康诺亚生物支付销售里程碑付款和销售提成。这是继3月9日与倍而达药业订立BPI-7711胶囊产品授权及商业化协议,获该独家产品授权及商业化后,石药集团的又一次大动作。该产品在中国按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申报,中重度哮喘的适应症于2019年7月获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CM310是康诺亚生物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人白细胞介素4受体α亚基(IL-4Rα)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根据辉瑞方面公布的信息,由其与BioNTech合作研发新冠疫苗预计2021年将带进150亿美元营收,或占到总营收的四分之一。
至此,BMS成为坐拥3款销售额超50亿美元的制药玩家。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市场仍然是阿斯利康关注的焦点,营收占比超20%。
2020跨国药企盘点:强生稳居C位,诺华制药业务全球第一,修美乐仍然王者 2021-03-11 11:26 · aday 跨国药企综合营收、制药业务营收、全球最畅销药物排名 近期,各大跨国药企陆续公布了2020年的成绩单。受收购新基的影响,BMS拥有了前者开发的抗肿瘤药物Revlimid,该产品在2020年的销量居全球第三。
跨国药企TOP10榜单换算单位:1欧元≈1.1891美元,1英镑≈1.3881美元,1瑞士法郎≈1.0755美元,1日元≈0.00922美元 此次排名榜上最令人意外的是辉瑞,作为此前常年霸榜的制药企业,此次却差点跌出前十。制药业务营收TOP10图片换算单位:1欧元≈1.1891美元,1英镑≈1.3881美元,1瑞士法郎≈1.0755美元,1日元≈0.00922美元 在制药业务营收方面,与2019年相比,TOP10排名变化较大。除强生、罗氏仍然以傲人的业绩稳居一、二名宝座外,其余排名均有不同程度变动,尤其是辉瑞竟然跌出前五,排名第九。跨国药企中国区营收排名换算单位:1欧元≈1.1891美元,1英镑≈1.3881美元,1瑞士法郎≈1.0755美元从现有数据来看,尽管2020年有疫情以及医保谈判降价的影响,但是中国仍然是跨国药企不断加码的目标市场,除赛诺菲之外,其他跨国药企在中国的营收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阿斯利康仍然是王者。
与2019年相比,此次综合业绩排在前十位的跨国企业总体不变,但是排名上却有一些差异。这款产品自2012年以来连续多年稳坐全球最畅销药物王座,由于近年来销售额增幅显著下降,因此有观点认为修美乐或许很快就要将王座让位给默沙东的K药。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排名榜以3月10日实时汇率进行货币换算,罗氏、赛诺菲、GSK、拜耳以及武田的营收或有一定程度的上下浮动。受并购影响,艾伯维一跃成为制药业务营收排名前三的企业,BMS跻身全球第六强的位置,而未出现在综合营收TOP10榜单上的武田,受2019年收购了Shire的影响,预计2021财年营收将达到32000亿日元(约294亿美元),由此登上跨国药企制药业务前十榜单。
从此次发布的财报来看,这场收购显然帮助BMS赢得了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年度营收由2019年的261.5亿美元激增至425亿美元,其中原先由新基研发的Revlimid(来那度胺)成为了BMS新王牌,带来了超过121亿美元营收。从总营收情况来看,几乎所有跨国药企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营收增长。